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直笔从来难 中国古代史官的气节与厄难

直笔从来难 中国古代史官的气节与厄难

2010-9-17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凤凰博报   作者:梅桑榆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 

  司马迁评论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说:“约其辞文,去其烦重,以制义法,王道备,人事浃。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,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。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,各安其意,失其真,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,成《左氏春秋》。”(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序》)班固也对当时的史籍做出如下评论: “有所褒讳贬损,不可书见,口授弟子,弟子退而异言。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,以失其真,故论本事而作传,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。《春秋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,有威权势力,其事实皆形于传,是以隐其书而不宣,所以免时难也。及末世口说流行,故有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》、《邹》、《夹》之传。”(《汉书·艺文志·六艺略论》)由此可见,即使是头号圣人孔丘先生所作的《春秋》,对于有“威权势力”者的所作所为,只能用口头传授的方式,由师傅传给弟子,再由弟子往下传。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,势必使史事失实或传出几种说法,结果为后世的史家、学者带来很大的麻烦。

  崔杼只是一朝的大臣,就可以滥杀史官,作为一国之尊的皇帝老爷,杀起史官来就更不在话下。继崔杼之后,两眼盯着史官,动辄审查、篡改史书的皇帝、权臣不乏其人。

  东汉的班固,就险些被皇帝杀掉。班固之父班彪为续《史记》而著有《史记后传》数十篇,班彪死后,班固回到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家乡,整理老父遗留的史稿,立志完成父亲的遗业。不料后来有人上书告密,说他私修国史。明帝刘庄即令逮捕班固,并将他父子的史稿全部没收。班固的弟弟班超为救老哥,随后赶到洛阳,上书陈述班固著书的用意。刘庄原以为班氏父子的史稿中可能记录了皇帝的丑恶之事,但亲自审查之后,觉得内容并无违碍,而且文笔极佳。于是便下令释放班固,并任他为兰台令史,参预编修国史。假如没有班超上书援救,而史稿中又有犯忌之处,班固即使不被砍头,恐怕也要在监狱里长期安家。

  东晋中叶,大司马桓温专权,视皇帝为傀儡。桓温自恃威势,素有篡位称帝之心,曾抚枕慨叹:“男儿不能流芳百世,亦当遗臭万年!”海西公太和四年(369 年),桓温率步骑兵5万北伐前燕,在枋头(今河南省淇县东南),遭燕军突袭,晋军大败,死伤3万余人。桓温南征北战,屡建大功,这是他军事生涯中一次最大的败仗。在他的手下做参军的孙盛,博学多才,曾做过著作佐郎,写了一部晋代史书,取名《晋阳秋》,当时被称作良史。《晋阳秋》一书中如实记录了桓温在枋头吃败仗的经过。桓温这时权势正隆,废皇帝司马奕为海西公,立司马昱为帝(简文帝),紧锣密鼓地为篡位做准备。他看罢此书,大为恼怒,孙盛已告老还乡,他便威胁孙盛的儿子孙潜说:“枋头一战固然失利,但决不像你父亲所写得那样。如果这部史书得以流传,将关系到你孙氏一门的存亡。”意即要是不改,我将杀你全家。

  孙潜连忙叩头谢罪,说一定请父亲删改。哪知孙盛生性强直,不畏权贵,不但不接受儿子的请求,还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。诸子见老爹如此强硬,都跪在他面前叩头哭泣,求他为一家百余口人的性命着想,删改《晋阳秋》。孙盛更怒,又大发了一顿脾气。儿子们见劝说无效,便瞒着老爹,把书中犯忌之处偷偷做了删改。

  一场灭门大祸终于得免,而桓温也如愿以偿地掩盖了那段不光彩的历史。哪知孙盛早有预见,事先将《晋阳秋》的定本抄写了两部,寄往前燕收藏。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广求异闻,从辽东得到了这部书稿的原本,桓温篡改历史的企图终于未能得逞。

  前秦皇帝苻坚,其父苻雄早亡,其母苟太后年轻寡居,与将军李威私通,且闹得人所周知,致使苻坚的血缘不明,让人怀疑他不是苻雄所出。史官也记下了苟太后的风流韵事,并称李威有“辟阳之宠”。苻坚身为一国之主,身世居然有问题,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。他生怕史官照录其母与李威的关系,给他留下不可抹去的 “污点”,便不顾制度的规定,调阅起居注和史官编修的有关著作,发现其中果然有关于其母和李威私通的记录,他既羞惭又恼怒,下令将这些记录和史稿全部焚毁,并且要拿史官治罪。但负责编修史稿的著作郎赵泉、车敬等人已死,才未造成一场屠杀。

  由于原始资料已经烧掉,后来史官只好重新搜集资料,补写这段历史,但有关事实已十不得一,给后人留下了无法解开的迷团。《晋书》的作者房玄龄,在写《苻坚载记》时,对于苻坚的出生,只好按照前朝史官的手法,乱打马虎眼,将其神化一番,说是:“其母苟氏尝游漳水,祈子于西门豹祠,其夜梦与神交,因而有孕,十二月而生坚焉。”也即闹不清苻坚的老爹究竟是谁,干脆说他是神的儿子以蒙混过关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史官